叼羊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各民族马背上的传统游戏,也是他们喜爱的一种对抗性强、争夺剧烈的体育运动。
叼羊常选在羊肥马壮的金秋举行。比赛选用2岁或3岁的健壮山羊,去头和四蹄,紧扎羊的食管,放入清水浸泡,或羊肚灌水。以增加重量,也增加羊皮的坚韧性,以免争夺中被扯烂。
在金黄色胡杨林包围的赛马场上,两队骑手摩拳擦掌;身着节日的盛装的男女老幼,喜气洋洋,将赛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翘首盼等。比赛开始了,主持人把羊身放在草场中心,两队骑手整装待发。主持人一声令下,骑手们如离弦之箭,快马加鞭,冲向山羊体。一个骑手抢先叼起羊只,于是引来众骑手穷追不舍,奋力堵截,合力拼抢。得羊一方设法阻挡保护胜利果实;另一方绝不示弱,组织人马,蜂拥而上。最后,得胜者紧抱战利品,坐骑上长啸抒怀,观众欢呼跳跃。一场能持续几个小时的激烈、刺激、精彩的叼羊,尘埃落定。得胜的骑手冲向终点,把叼到的羊体放下,草原上响起欢呼的热潮。获胜者按照当地习俗,当场烤熟羊肉,请众骑手共享,称为“幸福肉”。
参加叼羊赛的骑手一般数十人,多时上百人,当地有句谚语:“摔跤见力气,叼羊见勇气”。扣人心弦的叼羊赛,是力量的较量,勇敢的拼比,也是智慧的竞赛,骑术的展示。优秀的叼羊手受到大家尊敬,被誉为“草原上的雄鹰”。
叼羊的比赛形式有三种:两人叼羊、分组叼羊和集体叼羊。
“两人叼羊”,比赛开始,一骑手抓住羊体一端,另一骑手拚力抢夺,左拉右扯,前进后退,最后能把羊体夺到手,并能牢牢地掌控住羊体者,获得胜利桂冠。
“分组叼羊”,骑手们分组进行比赛,主持者把一只羊体放在草地上,发令信号一出,各组开始争夺抢拉,围追堵截,最后,谁把羊体叼到手,不再被别人夺走,很快把这只羊能扔到任一家的毡房门口,谁就是胜利者。这只羊烤熟与大家分享,图个吉祥。这种方式,在旧社会里以一个部落为一组,部落与部落之间进行争夺,胜利了是部落的荣誉。
“集体叼羊”,两排各路骑手进入备战状态。当主持人发令枪一打响,骑手们跃马急驰绕场一周。接着骑手们扬鞭跃马,猛烈地向草场中心的羊体扑去。一路领先的骑手口咬马鞭,双手丢开鞍缰,跃身抓住羊体,冲出重围,摧马奔驰。其后的众骑手不甘落后,快马加鞭,急起直追,后来要居上者,紧追不舍,冲上去抓住羊的一端,开始了争夺战。你争我夺,难分难解,互不示弱,各不相让。当最后的骑手把羊刁到手中,便环绕目的地一周,再飞马返回,将羊体放回原处。在全场的欢呼声中,叼羊的胜利者,随意把羊体从别人家的毡房顶上扔进房内,这毡房的主人认为是吉祥,全家动手宰羊煮肉,热情招待前来恭贺的客人,然后,唱歌跳舞,通宵达旦。
“叼羊”是西北地区维吾尔族和许多兄弟民族中普遍盛行的体育游戏活动,特别是在一些节庆活动上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竞技项目。
叼羊(网)
哈萨克族叼羊(翻拍)
编号:Ⅵ-44
类别:传统体育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楚县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