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太麻烦你了,我的娃!我无儿无女,但自从你们来了,我就有了家人。”在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胡川镇柳湾村,82岁的李真花老人收到甘肃省民委驻柳湾村扶贫工作队送来的煤炭和冬衣后,紧紧拉着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陶鹏的手说。
2018年冬季,了解到柳湾村部分困难群众冬季没有燃煤、被褥单薄等情况后,甘肃省民委驻柳湾村扶贫工作队协调1.2万元资金,为10户特困群众送去了煤、棉衣、棉被、毛毯等御寒物资,并和他们谈心,鼓励他们自信自强、坚定脱贫致富的决心信心。这个冬天,柳湾村格外温暖。
“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老百姓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只有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陶鹏说。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深度贫困县。全县总人口33.95万人,其中回族人口23.53万人。2014年底,全县有贫困村115个、贫困人口7.71万人,贫困发生率达24.96%。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甘肃省民委对口帮扶张家川县张棉乡张棉村以及胡川镇柳湾村、窑上村、夏堡村、深坷村5个深度贫困村以来,坚持问题导向,多次同张家川县有关部门调研论证扶贫项目,将扶贫资金向深度贫困村倾斜,加大对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甘肃省民委累计为对口帮扶村安排项目资金1223万元,重点支持村组道路硬化、农田道路修建、桥梁水渠修建、村容整治、特色产业发展、人畜饮水提升工程等。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针对5个帮扶村各自的特点,甘肃省民委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窑上村有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68户752人,耕地面积3010亩,主导产业是种植养殖业、餐饮服务业和劳务输出。“对于这样一个深度贫困村来说,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脱贫的短板,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思路不通、信心不足、动力不强是关键性问题。”甘肃省民委干部侯长彪担任窑上村第一书记后,经过广泛调研,对村情民情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在甘肃省民委扶贫工作队的协调支持下,窑上村成立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具合作社。目前,有7户贫困户加入农机具合作社。村里还利用35万元扶贫专项资金,为全村35户贫困户按照1万元/户的标准配股,动员他们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
“我们村脱贫摘帽的任务很艰巨,但是我们有信心。要说哪来的信心,我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有党中央、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是因为全体村民有战胜贫困的决心。”侯长彪说。
深坷村出产名贵野菜乌龙头,但乌龙头从种植到采摘需要3年时间,村里一直没有发展起规模化种植。在甘肃省民委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村里成立了种植养殖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制订了乌龙头种植计划,由村委会主任带头组织流转村民的荒地,积极打造乌龙头种植加工营销产业链。
“在农村工作,不仅要有一双‘泥腿子’,还要和老百姓掏‘心窝子’,更要帮助他们‘挣票子’。”甘肃省民委干部、深坷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何万仓说。
张棉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贫工作队就在道路硬化、人畜安全饮水、村级阵地建设等方面发力。如今,张棉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渠道逐步拓宽。
在抓好产业扶贫促增收的同时,扶贫工作队还聚焦“志智双扶”,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激发村民们脱贫的内生动力。
前不久,夏堡村举办了首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村里采取各小组推荐、村两委会议研究、村党支部大会评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方式,评选出5户脱贫先进、邻里和睦、孝老爱亲、支持村委会工作的家庭,并对其进行表彰。
“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工作态度,克服实际困难,增强大局意识,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责任担当,团结协作,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在表彰会上,甘肃省民委干部、夏堡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郭继平说。
一户一策是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之一。今年以来,甘肃省民委多次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扶贫工作。大家与贫困群众促膝交谈,深入分析致贫的“痛点”和脱贫的“堵点”,认真填写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为贫困户脱贫提供了“路线图”,为扶贫干部扶贫提供了“作战图”。针对贫困家庭大学生上学难问题,甘肃省民委还联系热心企业家,对5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捐助。
“在甘肃省民委的帮助下,村里面貌变化太大了:自来水通了,路面硬化了,晚上也有了明亮的路灯。说起我的家,更是大变样:敞亮的新房住上了,家里养了6头牛,儿子还依靠精准扶贫贷款开起了饭馆。”在柳湾村,村民马国清细数着这些变化说,“党带领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的生活更有盼头了。”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