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画是东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内容主要表现古代纳西族信仰的神灵鬼怪和各种理想世界,其中也反映了古代纳西族社会的各种世俗生活。它主要用于东巴教的各种仪式中。它以东巴教中的诸鬼神为绘画对象,常见的有经书的封面和题图,做佛事时用的布帛(卷)画、木牌等。东巴绘画主要以木片、东巴纸、麻布等为材料,用自制的竹笔蘸松烟墨勾画轮廊,然后敷以各种自然颜色,绚丽多彩,历经数百年而不褪色。东巴绘画艺术具有象形文字经典所具有的五个艺术品特性,即贝叶经经的形式、优美的线条、美丽的色彩、动态的表现和特征的摄取。东巴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木牌画、经书绘画类、纸牌画、卷轴画、神路画。
东巴画常以东巴教中的诸鬼神为绘画对象。最有名的布卷画《什罗神路图》和《民间神路图》绘有几百个鬼神。布卷画《什罗展》画面正中上方为大鹏鸟,左边为金鹿,右边为人面狮,正中为东巴祖师丁巴什罗像,还国有南方神"茨日蒙果",西方神"纳采充吾",北方神"古色克布",东方神"索耶采古"。四方神下有两个叫"海米拉姆"的女神,女神下面有两个鼓手,称作畅巴(藏语,意为舞者)。再下面画有三座雪山,雪山下面是大海。《神路图》由一百多幅分格连环画组成,直幅长卷上共描绘了三百六十多个人物及动物形象,分为地狱、人类世界、自然天国、天国四个部分,画面色彩鲜明、艳丽,人物造形生动、鲜明,既受藏传绘画艺术影响,又具有纳西族传统风格和特色,是东巴绘画艺术中的珍品。《神路图》主要用于丧葬时超度死者亡灵仪式中,描述了死者亡灵要经过的地狱、人间、自然界、天堂等各阶段的具体场面。
东巴画渊源甚古,一方面源于古老的东巴象形文字,一方面也得益于丰富多彩的宗教活动。近几年来在中国画坛上出现了一个当代东巴画派。这个画派的成员主要是纳西族的中青年画家,他们在吸取传统东巴绘画艺术精华的基础上,用现代人的思维重新审视这古老的民族、古老的文化,其表现手法也更加大胆和富于表现力。
张春和这个出生在玉龙雪山脚下的纳西族青年,尽管已经在北京生活了多年,尽管北京的大学给了他系统充实的艺术教育,但是他仍然难忘童年的生活,难忘家乡那谜一样的祭祀活动、那图画一样的文字,好像命中注定似的他为东巴画拿起了画笔,并且成了当代东巴画派的创始人。作为当代东巴画派的画家,张旭是惟一的女性,也是惟一的汉族人。祖先的草帽》是张旭的一件有代表性的作品。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云南省丽江市的和训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编号:Ⅶ—13
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云南省丽江市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